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所显示,美国在2003年时国外出生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占比为39%,并且这项数据在2015年时达到了45%。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年毕业的博士为45.2万名,其中将近23%是出生于中国,由此可见华人科学家数量之庞大。
甚至美国美国高校理工、工程和数学专业在2018-2019学年所招收的14.3万名中国留学生当中,高达3.6万人是专攻尖端技术,而这也进一步展现了中国人才济济。
而这也是为什么发布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报告所显示,在没有中国的共同作者,实际上美国的论文出版数量严重下滑,而倘若没有美国,那么中国的出版率则会上升。
这个逻辑其实很好理解,当出生中国的人才到美国留学且发布相关的学术,那么美国的出版率必然增加,而当华人科学家和学者们在美国受到排挤和打压而选择回国,并且在国内发布相关学术报告,那么中国的出版率无疑会大幅度上升。
那么也就是说,中美“科学战”中国赢了吗?
虽然这个问题没有直接答案,但客观数据却足以说明一切,有相关数据显示,在2017年,美国在全球科研总投入中所占份额为25%,而中国为23%,比美国稍微低一些,而到了2020年,中国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增长占全球总增长的30%以上,已经超过了美国。
与此同时,中国在2018年时高科技产业份额占全球的21%,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而在专业领域,中国在2018年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占全球46.4%,这已经超过美国。
美国确实有些科学人员已经意识到美国不断以“排华”的手段导致人才流失,甚至许多科学领域错过与中国合作的机会,就比如航天技术,在最近几年中国不仅空间站成功落成,也宣布成功登上火星。
这对于美国来说,有的人是真心呼吁美国能够尽快展开与中国合作,而有的人表面呼吁合作却并不具备诚意,甚至抹黑中国不愿合作且不够透明。
实际上,中国空间站在建成之后已经有十多个国家在许多科学领域展开研究与合作。